过去,我国柑橘产量小、品种少
(资料图片)
现在,“世界上每三个柑橘
就有一个是中国生产的”
昨晚(22日)播出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
2023端午特别节目《碧水长歌颂端阳》中
被称为“柑橘院士”的
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邓秀新
这样介绍了我国柑橘良好的发展势头
他推广栽培技术、开辟柑橘无籽化新路
还培育晚熟新品种,让大家一年四季
都能吃到新鲜国产柑橘
在他的助力下
屈原故里湖北宜昌秭归
成为全国柑橘鲜果供应期最长的产区
涌现12个亿元村,带动26万人稳定增收
这位“柑橘院士”究竟
如何为柑橘注入“魔法”?↓
研究方向:柑橘
他要我国“一年四季有新鲜柑橘”
1961年,邓秀新出生于湖南宜章一个偏远的小山村。4岁那年,他的父亲病故,家中失去顶梁柱,生活更加艰苦,哥哥姐姐主动将读书的机会留给了他。
好在邓秀新天资聪颖又勤奋刻苦,从家到学校要走7里山路,也抵挡不住他对知识的渴望。
1977年,邓秀新参加高考。小时候饿肚子的经历,以及当时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,让他坚定选择了农业相关的专业,并且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:高考后进入湖南农学院(现湖南农业大学),几年后又考入华中农学院(现华中农业大学),师从我国柑橘学科奠基人之一章文才深造。
△邓秀新与导师章文才
在邓秀新看来,选择柑橘作为研究方向,很大程度是基于感性认识,“小时候砍柴,经常见到野橘子”。但随着研究深入,他意识到这个产业可以帮农民致富,于是一门心思扎进了这个学科。
之后,他成为我国第一位果树学博士,还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开展研究。在那里,实验室的条件和柑橘产业的发达让邓秀新羡慕不已:实验室需要试剂打个电话就能送来,柑橘林肥水管理、果实分级、包装等全部自动化。
研究目标:“超长待机”柑橘
任何时候都不被国外“强敌”击垮
柑橘是一个庞大的家族,柚子、橙、柑、橘、金柑、柠檬等都是这个家族的成员。很长一段时间,我国柑橘产量小、品种少,上市时间集中在9—12月,很可能被涌入的国外“强敌”击垮。为此,他在“晚”字上下了一大番功夫。
此外,在他的建议下,当地在不同的海拔高度种植不同的品种,拉开它们之间上市的时间差:春有伦晚和红肉,夏有夏橙,秋有九月红,冬有纽荷尔。如今秭归一年四季有鲜橙。
邓秀新团队还破解了甜橙的基因“密码”,研究人员可以锁定甜橙的成熟期、色泽、含糖量、抗病性等,培养出更好、更健康的品种。
其中,他选育出了一种晚熟新品种,这是一种棕色的橙子,被命名为“宗橙”。因口感细腻甜度高,它迅速成为明星产品。
研究成果:柑橘的种子已经
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上
20世纪80年代,随着生活水平提高,人们对柑橘提出了新的需求。“吃一口,吐很多籽出来,影响口感,看起来也不太雅观。”能不能通过细胞工程把柑橘的籽去掉?这成为他的重点课题。
经过不断尝试,邓秀新团队利用细胞融合技术,创立了无核柑橘品种培育的新技术途径,培育出商业化无核品种“华柚二号”,并一步步把许多柑橘变成无籽品种。市面上,如今无籽的柑橘品种已经占了绝大多数。
研究心得:要在祖国大地上
顺境出产量,逆境出品质
除了实验室,他一年至少有两个月待在果园,我国绝大多数种植柑橘的地方,都留下了他的足迹。“不仅要把成果写到祖国大地上,事实上你必须在大地上。”
看到果农挑着几十斤重的果子下山,邓秀新亲自体验后觉得辛苦又危险,于是带领团队研发了轨道运输体系,既保障了果农的安全,也解决了集中采摘期劳动力不足的难题。
看到有果农发愁销路,他又做起了“带货主播”,一场直播助力数万公斤脐橙售罄。
为了让大家挑选到好吃的柑橘,邓秀新还提供了许多“秘诀”:“一般情况下,橘子扁一点更甜,橙子则要挑选果型长的。同一品种的柑橘,颜色较深的口感会更好。”
在对柑橘几十年的研究中,邓秀新发现,顺境出产量,逆境出品质。质量好的品种,往往都经历了某些严苛的环境。“水果是这样,我们人的一生何尝不是这样?遇到困难坚持一下,继续奋斗,可能明天就出彩了。”
“橙”风破浪
用几十载的坚持与付出
为祖国人民送上满盘果香
致敬“柑橘院士”
标签: